越南一年狂吃400万只猫,不惜跨国走私:从舌尖陋习到社会撕裂
在全球饮食文化的缤纷画卷中,越南的吃猫现象宛如一处突兀而刺眼的色块,格外引人注目。据网上数据披露,越南人每年竟要消耗高达400万只猫,这一令人咋舌的数字,背后是该国独特且饱受争议的饮食习俗。
残酷现状:猫咪悲惨的命运旅程
在越南的大街小巷,猫肉小贩的身影随处可见,屠宰场里也不乏猫咪的踪迹。在胡志明市,有一个远近闻名的猫肉市场,踏入其中,所见景象令人揪心。
猫咪们被残忍地塞进狭小拥挤的笼子,身体紧紧堆叠,连转身的余地都没有,它们眼中满是恐惧与绝望。这些本应在温馨家中,享受主人呵护,在猫爬架上欢快嬉闹的生灵,此刻却面临着成为越南名菜 “虎宝宝” 的悲惨结局。
由于越南没有专业的猫咪养殖场,国内对猫肉的巨大需求难以满足,于是宠物猫成了 “牺牲品”。在街头巷尾,时常有宠物猫莫名失踪,它们或是被偷走,或是遭抢夺,有些甚至还戴着项圈、穿着宠物衣,就被强行拖入了猫肉产业链。
展开剩余72%即便如此,猫肉供应仍供不应求,越南便从周边国家大量进口猫肉。据报道,每年有数十万只活猫或冷冻猫肉,通过非法走私渠道,从老挝、柬埔寨等地流入越南。
习俗溯源:古老传统背后的缘由
那么越南人吃猫的习惯从何而来?在许多国家,猫咪备受宠爱,在中国,它们也成功避开了人们的餐桌,可在越南却沦为盘中餐。
在越南,每逢农历初一,就会举办食猫宴,人们认为食用猫肉能够汇聚天地精华,起到祈福和祛晦气的作用,这一传统已然演变成当地习俗。
在越南农村,猫被视为老虎的化身,当地人将猫肉称作 “小老虎”,坚信其有辟邪消灾的功效。颇为有趣的是,中国的十二生肖传入越南后,其中的 “兔” 被换成了 “猫”,至于为何会有这样的改变,至今仍是未解之谜。
或许有人会好奇,猫肉究竟有怎样的独特滋味,能让越南人如此痴迷?《本草纲目》对猫肉味道有这样的记载:“狸肉入食,猫肉不佳,亦不入食品。猫肉酸涩难入口”,显然,猫肉的口感并不理想。
此外,在中国古代,猫被视作邪灵动物,民间有猫有九条命的说法,人们觉得若因贪吃吃掉猫的一条命,猫可能会心怀怨念,凭借剩下的八条命转世,对伤害它的人及其子孙进行报复,所以吃猫肉被视为不祥之事。
后果与传承:历史遗留与观念冲突
常言道“病从口入”,越南人毫无节制地吃猫,最终引发了严重后果。20世纪90年代,一场大规模鼠疫在越南肆虐,大量老鼠如洪水般涌入居民区,造成众多人员伤亡,鼠患猖獗。
这场灾难的背后,与越南人大量捕食猫咪密切相关。猫咪作为老鼠的天敌,数量急剧减少后,老鼠失去自然制衡,得以大量繁殖。越南政府也曾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,颁布禁令,禁止食用猫肉,取缔猫肉餐厅,但效果不佳。
老一辈人吃猫的观念根深蒂固,难以因一纸限杀令就改变长期形成的饮食习惯。
追溯历史,这一饮食习惯的形成与美越战争紧密相连。战争期间,美国对越南实施全面封锁,不仅直接控制了越南北部唯一的粮食产区红河三角洲,还在该地区使用对植物有毒害作用的化学药物,致使越南的农田和森林遭受重创,越南人民陷入严重饥荒。
为了生存,越南人无奈之下开始寻觅各种可食用之物。猫咪因其繁殖能力强,一窝有时能产七八只幼崽,且无需额外饲养成本,逐渐成为越南人获取蛋白质、维持生命的重要来源。这一习惯从战争时期延续至今。
如今在越南社会,老一辈人依然秉持吃猫能强身健体的旧观念,而年轻一代则更推崇珍爱生命、保护动物的新理念。两种观念激烈碰撞,形成了独特的社会现象。面对这样的情况,你又作何感想呢?
#春季图文激励计划#
发布于: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